B站发布了最新财报,其中有两个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个是“B站2022年净亏损75亿元”,另一个是“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B站很难,但B站给UP主分了这么多后,UP们依旧表示过得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来看看作者的分析。
B站似乎总能以奇怪的方式上热搜。
随着B站最新财报的公布,广大热心网友很快就发现了两大华点:“B站2022年净亏损75亿元”“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而B站也再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有网友就吐槽,“亏这么多还给UP主分91亿,然后UP主还说没挣到钱,怎么肥事?”“明明创作激励分成降低了很多,之前一个视频有一万播放量都有十几块,现在就几块了。”
而另一边的B站亏损还在加大,2021年亏掉了68亿,今年增加了10%,盈亏平衡的难题依旧困扰着这个月活已经超过了3亿的平台。
“B站并不是一个视频播放器,B站的使命是创造好内容,工作是服务广大创作者。”B站CEO陈睿在13周年站庆中这样说道。
那为什么B站和UP主都活得有些艰难,这背后什么样的事实,造成了两方双输的局面?
01 B站UP主处境堪忧 视频总播放量加起来一亿,平台会给多少分成呢?
UP主“灾变杰克”在一个视频中给出了答案,他两个号两年,大约只赚到了7.2万元。很显然,这对于一个全职UP主来说,必然是一个入不敷出的数字。
UP主赚钱的手段通常可以分为日常发布视频带来的创作激励、粉丝日常充电(打赏)、直播收入、接广告的恰饭收入。
显然,对于一个UP主而言,基础的收入就是做账号过程中产生的投稿收入和粉丝充电,其他收入是进一步产生影响力带来的。
先来看基础收入。2018年1月,B站推出了“bilibili创作激励计划”,加入计划后,达到一定要求即可开始计算收益。至于收入多少,首要衡量指标则是用户喜爱度,基于点赞等互动行为进行综合评估,视频播放量与点赞、投币、收藏(俗称“一键三连”)情况。
这个计划主打就是UP主能通过投稿视频赚钱,实现平台和创作者的“双赢”。Youtube也有类似的分成,由于YouTube有着来自全球品牌商庞大的广告收入,即使遇到了下滑,也有近80亿美元(超过500亿人民币)。
广告分成是油管UP主的常见收入来源。福布斯曾经估计YouTube 每千次广告观看可以带来3-5美元的收益。这意味着,一个百万播放的视频单靠贴片广告就可以赚到5000美元以上。
但总体而言,不管是B站还是YouTube,“分钱大法”主要是激励用户投稿,投稿多流量多,吸引更多用户,平台也能大大扩张用户规模,再通过一定的商业化手段赚钱。
户外圈声名远扬的B站“顶流”UP主“徐云流浪中国”,虽然其粉丝量早已突破百万,视频播放量也已破1.8亿次,但收入来源仍局限在B站官方渠道的他曾自曝:与外界臆想中的月入10万不同,自己在B站发视频的400多天里,平均每3天就要发布2条视频,累计总收入只有17.8万元左右。
消息一出,外界哗然。而徐云也借此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B站UP主收入情况,前提是收入来源只有以B站创作激励计划为代表的官方渠道。
对于B站创作激励计划的不给力,B站泛财经UP主“朱想想Analyst”深有同感。根据他的数据统计,B站上单个视频的平均播放量大约是其创作者粉丝量的30%。叠加B站UP主平均每月上传5.9条视频的更新频率, 一个有100万粉丝的B站UP主,B站创作激励计划能为他带来的月收入大约为5310元。
以此类推,有50万粉丝的B站UP主每月大约能获得2655元的创作激励;有10万粉丝的UP主只能获得531元;有1万粉丝的UP主更少,大约为53.1元,真就“靠爱发电”。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有志于在B站赚钱的UP主来说,广告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当粉丝量积累到足够多、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之后,UP主便有机会获得来自广告厂商的广告投放。与观众打赏和平台分成及奖励相比,与广告厂商合作可以算是UP主最赚钱的方式,毕竟对大部分UP主来说,仅靠平台的收入很难赚钱。
比如账号“老蒋巨靠谱”,在成为UP主的一年后,相比东拼西凑也只勉强达到3.5万元的纯官方收入,超过5万元的广告收入成为他在B站收入的大头,占到其总收入的1/3以上。
综合老蒋与“朱想想Analyst”等B站UP主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UP主在B站能够接到的广告主要有4类,收益从低到高分别是: 动态转发、动态直发、植入视频(即“贴片广告”)、定制视频。
与其他平台依托流量定价的做法不同,“在B站,商务合作的基础是粉丝数量。”B站的官方商业合作平台是“花火”,入驻的UP主最少需要拥有1万粉丝,且过去30天有原创视频发布。
由于B站的属性,大多数UP主也不会轻易去接植入视频,而是更青睐定制视频。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就算是质量最高、花样最多、甲方也最喜欢的定制广告,对粉丝/路人来说也是一种冒犯与打扰,所以B站UP主在考虑用户情绪与自身口碑的前提下,一般会把接广告的频率控制在每月1到1.5条。
这么算下来,一个有100万粉丝的B站UP主,广告能为他带来的理想月收入大约在11万元到16.5万元之间。
以此类推,有50万粉丝的B站UP主每月大约能获得5.5-8.25万元的广告收入;有10万粉丝的UP主能获得1.1-1.65万元;有1万粉丝的UP主只能获得1100-1650元。
对比收入情况十分惨淡的B站创作激励计划,(定制)广告能为B站UP主带来的收益无疑更可观。
但商业广告机会,并不会均等地落到每一位UP主手里。众所周知,B站粉丝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同样的粉丝数量,B站的粉丝价值大于抖音、小红书等其他平台。所以,在一般人眼中,手握几十万B站粉丝理应接广告接到手软。
去年10月,美食区UP主@探索吧芋圆发布了一条视频《好好同大家道个别吧,我要为小芋圆挣生活费去了》,他当时已经有75万粉丝了,然而却宣布了自己将去重新找份工作,养育家里的“吞金兽”。
可见,全职UP主即使粉丝数量足够多,未必能在广告滋养下顺风顺水。
其实,由于B站分区限制,广告接单的情况也存在天然差别,美妆、生活区比较好接广告,而像游戏、鬼畜、影视,即使粉丝上来了,商业化也相当困难。
已有超过100万粉丝的旅行UP主“杨旭游记”在视频中坦言,如果抱着希望是赚钱目的的话,做这个分区的UP主可能会比较失望,开支大,受众少,播放量也少,收入自然不甚乐观,绝大部分人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当然也有UP主主动拒绝商业化,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徐云,虽然他在B站上的收入显然与他的影响力不符,但徐云并非没有接广告的实力。只是因为他觉得随便接广告或带货会对自己的形象与信誉产生损耗,所以他很少会去接广告,“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除了广告与B站创作激励计划,“充电”(用户对UP主视频的打赏)则是B站UP主常见但可有可无的收入来源。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用户给UP主充电的单次金额为3元,一个有100万粉丝的UP主月平均充电数大约为59次,所以其月平均充电收入大约为177元。粉丝很少的尾部UP主这部分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02 蛋糕做得虽大,但分蛋糕的人更多 不难看出,哪怕在B站这样一个当下国内还算不错的视频平台,在UP主收入层面也呈现出严重的马太效应。有媒体就曾观察到:与频频有黑马杀出重围,就算是新人UP主也容易获得更多用户关注的抖音不同,在B站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新人UP主,用户的关注还是被平台更多地导向了传统大UP主。
问题在于, 在B站,粉丝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UP主的收入水平。 为了在吸引更多用户关注的同时为自己创收,有不少UP主也尝试直播带货、卖课等创收方式,又或者利用自己在B站打响的名声在社会上建立更多的经济优势。
就比如老蒋,在B站的直播让他在第一年获得近5万元的收入,而借由B站知名UP主的名号(叠加他此前在业内的名声)在社会上讲课、做商业咨询等,也为他赚得1万多元的额外收入。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罗翔老师,凭借“法外狂徒张三”等出圈名梗,罗翔在国内的知名度不言而喻,其原本就不差的经济状态只会更上一层楼。
但当我们将视线转回到沉默的大多数时,UP主与B站“互相伤害”似乎才是常态。
B站对财报亏损的解释是,收入分成主要是在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给UP主的激励/分成,达到91亿元人民币,增长18%。请注意,这里的收入分成主要是直播和广告业务中的激励/分成,而不是仅仅是UP主的投稿收入。
2022年以来,B站对UP主的创作激励计划做了调整,许多UP主表示收入“腰斩”。在降本增效大行其道的这两年,B站在多年来持续亏损的背景下,为了节流向本就不富裕的创作激励计划再砍一刀。“最近大家都表示自己做视频的收入被减少了80%左右,有些甚至只有原来的1/10。”
B站历史类UP主“树大师”就曾感慨,“本来我在B站十万播放的视频最多拿到过1600元左右,但这次改版之后,我新视频对比同数据的视频收入降低了40%以上……只能说本来也没打算靠这个吃饭,当职业UP主。我以后还是按照兴趣去做下去,激励有当然更好,没有的话也不会停止自己的更新的。”
这对中腰部UP主而言,坚持创作很难。前文提到的“灾变杰克”坦言,很多UP主可能坚持到涨了几万粉或者十几万粉就不再更新了,大家可以多理解。30万粉以下UP在B站真的很难混。
所以对B站而言,当平台遇到寒冬,有降本增效的需求时,肯定首先保住头部UP主,这样就意味着稳住大盘。但是,当中小UP主面临困境,那势必也会影响B站的生态。
B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当UP主数量变多,规则不适用的时候,自然有必要改变规则。而对于UP主呢,当B站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转而投身其他也是理所当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短视频UP主都是多平台发展。中小UP主如此,头部UP主也会如此,连B站科技区门面担当何同学这样的超级UP主此前也入驻了抖音。
而中长视频老对手西瓜视频,曾在2020年就宣称将拿出20亿元对优质作者进行补贴,且20亿元不含商单、直播、电商收入,上不封顶。同时,平台将探索“保底+分成”模式,实现视频创作人职业化。
西瓜视频运营负责人在现场举例说,比如一个创作者每个月能获得五六万元收入,其中会有一万元是固定收入,其余为流量和商业化分成。
虽然西瓜视频一直也不温不火,如今也未必能投入这么大补贴,但背后财大气粗的字节撑腰,盈利压力没有B站那么大,那么对UP主而言,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呢?
长此以往,B站的独特性便会受到影响,甚至都有可能分手,毕竟对B站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永远是平台内容创作者的关系,关系不好,不要也罢。
03 B站盈利模式承压过重 就像在同一天冲上热搜的“B站2022年净亏损75亿元”与“B站去年给UP主分了91亿”,虽然分开来看都没什么问题,但被人有意联系在一起就颇值得玩味。
B站亏损,并不是一个多新鲜的消息。事实上,由于营收结构/盈利模式的问题,B站一直深陷亏损困境,说起来这与B站的UP主们还有一定关系。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B站的营收结构。
B站的营收结构主要分为游戏、增值服务、广告与电商4类。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在B站营收结构中的过高占比,都让陈睿等B站高层心生忧虑。毕竟过于依赖游戏的单一营收模式(还是FGO这样一款外国游戏),无形中增加了B站的经营风险。就比如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暴雪背刺网易事件,已经从侧面印证了B站的担忧非虚。
加之彼时国家对游戏版号的发放逐渐收紧,以及外界对B站“披着弹幕外衣的游戏公司”的刻板印象,都让自我定位为“视频社区”的B站盘算起“去游戏化”的事宜。越早“去游戏化”,B站在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风险时越能保持主动。
至于“去游戏化”,并不是说B站要砍掉游戏业务,而是减少对游戏的营收依赖,将更多精力用于发展其他业务。按照B站的设想,自己旗下的四大业务应当齐头并进,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健康的营收结构,进而向资方递交出更完满,也更具市场吸引力的答卷。
B站的思路没有问题,只是结果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从2017年到去年6月,仅仅5年时间,其游戏业务的营收占比就从83.4%骤降至21.3%。随着这几天B站最新财报的公布,其游戏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缓慢上升至22.9%,但与其他业务不错的增速相比,也成为B站目前唯一一个营业额同比下降的业务。
结合B站去年上半年被频频曝出的,涉及游戏、直播等多个业务的裁员消息,B站的“去游戏化”显然十分“成功”。 只是这种“成功”带来的,唯有B站业绩的长期衰退。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 在没有找到下一个稳定,且足以替代游戏业务的营收来源前,B站便草率地从游戏业务抽身,主动削弱了游戏这个支撑起B站盈利大头的“现金牛”业务。
就好比宋、金对峙时期,明明强敌环伺,宋高宗依旧以“莫须有”的名义处死岳飞,在破坏了抗金大好形势的同时,也为有志于收复故土的后人(宋孝宗)埋下了大坑。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B站的增值服务、广告与电商业务就撑不起游戏业务拉胯前傲人的增长成绩吗?答案是真不能。
因为相比游戏,这三个业务有一个共同点: 营收与用户数量呈正相关。 换句话说,相比一部爆款游戏能带来的营收爆发式增长,增值服务、广告与电商业务的增长有迹可循,并不会在某个时刻给人以突然惊喜。
更何况B站曾立下“永不贴片”的flag,而贴片广告又恰恰是像B站这种长视频网站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先天不足加后天失调的结果就是,B站长期陷入亏损困境。
为了给B站找到一条活路,陈睿等B站高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用户增长上。只是仅靠B站原有的小众二次元群体,显然无法实现用户目标的快速增长。
为此陈睿主动降低了以“高难度”著称的B站会员准入门槛,将用户从二次元群体扩展到整个年轻群体,即Z世代。按照陈睿的野望,B站“在中国可以装下5亿人”。
结果是喜人的,从日活用户、月活用户与月均付费用户这三项指标来看,B站几乎每一个季度都会刷新一次成绩,但面对自降门槛后激增的用户数,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仅靠原来小众的二次元内容,B站显然无法满足更多新用户对内容的需求。
04 B站破圈带来的必然难题 破圈,朝知识平台的方向破圈,就成了B站的应对之策。
在业内人士看来,每一个视频网站都有成为PUGV(专业用户创造内容)的梦想,对目前仍处在UGC(用户创造内容)阶段的B站来说就更是这样。
而那些“曾经热爱二次元的大学生,逐步成长成为行业精英、意见领袖,他们将自身知识能力移植到B站,以前自己欣赏二次元的地方变成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加之浓厚的高手过招氛围,形成了泛内容的迭代,然后通过正循环带动更多高手加入。”
按照理想的发展状态,B站的破圈与用户的成长应该相辅相成。
遗憾的是,对扭亏为盈的迫切让B站高层在落实决策时尽显急功近利。而内容领域的过快发展(一大表现就是新视频分区的快速开拓),虽然让B站的股价飞涨并一度压制爱奇艺,增值服务、广告与电商业务的业绩也因此获得一定程度的上涨,但随着大量UP主的涌入与崛起,B站的成本压力也愈发加重。
早在2021年时,B站在UP主身上的收入分成成本就达到了77亿元,同比上升了77.1%,占全年总支出的50.4%。到了去年第四季度,来自UP主的成本支出则上升至91亿元,这不还上了这几天的热搜嘛。
不难看出,B站在UP身上的过高成本支出已经成为其长久亏损的直接原因。
UP主的成本为何如此之高?
这与B站的UGC商业模式有关。相比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贯彻OGC(职业创造内容)商业模式的传统长视频网站,UGC商业模式极大地降低了B站在版权方面的支出。作为替代,UP主则肩负起B站日常内容的生产重任,在“平台-UP主-用户”的有机循环中充当着粘合剂的角色。
如果说在破圈以前,数量有限的UP主,尚不会给B站带来太过沉重的成本压力。而游戏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摊了成本压力。随着破圈以后UP主数量的激增,以及同时期“去游戏化”引发的游戏业务的长久衰退。此消彼长之下,B站逐年扩大的亏损额已经有无法遏制的趋势。
面对生存压力,B站也自然顾不得什么体面,于是就有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对创作者激励制度的改革,叠加B站UP主在收入层面呈现出严重的马太效应,更多的UP主因此深受其害。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是三条路:润、卷、躺平。无论哪一种选择,从长远来看都是对B站社区氛围的破坏(虽然现在已经不怎么样了),更是对B站UP主的异化与摧残。
梁启超曾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可惜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倒是应了那句俗语,“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未来等待B站的会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想来不会是太美妙的结局。
作者:散人;编辑: 甄幸运
原文标题:B站和up主是如何做到“双输”的?
来源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探寻商业世界的隐秘角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商隐社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