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深秋,一场看不见的变革在悄然发生。BBS、聊天室、短视频、直播……从PC时代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产品不断增多。曾经的戏曲爱好者也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平台穿梭,寻找同类爱好者,互联网的变化致使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1995年深秋,北京海淀区白颐路南街角,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树起,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被视作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起点。虽然彼时“中国硅谷”中关村还不叫中关村,叫白颐路;而来自美国的舶来词“信息高速公路”尚且让很多人误会——首都机场高速刚开通两年,这是哪儿又要开信息高速了?
一场看不见的变革已经在悄然发生。BBS、聊天室、短视频、直播……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工具不断变革,留下一个个大众熟知的产品。而尚未被关注到的是,过去20年间,一群戏曲爱好者游牧在各个平台、工具之间,孤独地顺着网线寻找同类。
一晃二十年过去,第一批拨号上网的时髦青年成了第一批玩直播的另类中年,他们在互联网上打造起一个戏曲乌托邦,而他们的命运也被互联网改变。
一、藏龙卧虎的千禧年:网吧、信息港、BBS风云录 2000年初,“网吧”横空出世,成为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休闲方式。
22岁的范邵平,一个福建本土歌舞团的年轻团员,此刻正坐在一台运行着Windows98的巨大台式机前,一边登陆QQ的前身OICQ,一边飞速地浏览着五光十色的网页。
网费一小时3块,下了班,每天能“冲浪”两小时,在当年是一种时髦且奢侈的消遣。
一个叫“嵊州越剧信息港”的论坛吸引了范邵平的注意——过去他也自诩“越剧迷”,从小跟着从浙江嫁到福建的母亲听越剧黑胶唱片咿咿呀呀,长大后进了一个前身是越剧团的歌舞团。但这次,他有点呆住了:
这个论坛里收录着全国的越剧流派、演员、唱段、演出信息,来自天南海北的一百来号越剧迷在里面聊历史、谈技巧、扒剧照、传视频。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早期的网站仅仅是把各处搜集来的音视频文字资料建档归类而已,多为“资料库”形态,即使进化改版,也无非是再加一个BBS板块,供人“求资源”和“好人一生平安”。
但在当年,已经足够让人产生“自由的眩晕”。
范邵平着了迷,他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ID,取名“闽越风”,意即“来自福建的越剧之风”。渐渐地,“闽越风”成了“嵊州越剧信息港”年纪最小的版主,负责全国越剧演出信息的发布。
BBS是回顾中文互联网发展绕不开的一个产品形态,一个缔造了无数草根奇迹与初代网红的江湖,“北猫扑、南天涯”,再加上西祠胡同和后来者居上的贴吧,曾让“灌水”和“盖楼”成为一代中国网民最早的触网印记。
只是这江湖的存续,在更长的尺度里显得短了点。猫扑在2021年4月15日宣布关闭发帖功能,天涯和贴吧也早已不复当年盛况。当年坐拥上亿用户的巨兽倒下了,“资料库”式的小众戏迷网站却还活着——
在一个2005年后就不再改版的化石级论坛里,依然有人在2023年求问资源。不可谓不是一种硬核的浪漫长情。
二、聊天室里论英雄:乌托邦、自治实验、第一个春天 依靠BBS和VCD,范邵平奠定了越剧的一些理论基础。一时技痒,他也会在家里吊上一阵嗓。但没有老师可拜、没有舞台可演,像范邵平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戏曲票友依然感到孤独。
但如果你去到2005年的网吧,你会发现这些年轻人找到了一个新的解法——聊天室。
简单来讲,这是一个一群人开一个“网络房间”,在里面用语音和文字聊天的产品形态。在今天能让开了三年线上会议的年轻白领PTSD,在当年却让习惯了非即时性文字交流的年轻人“石破天惊”。
不同于BBS的“盖楼”,聊天室的互动完全是即时性的。范邵平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两百人能一起实时语音聊天,纵然当时不超过100kb/s的网速只能加载出卡顿的“全损”音画质,但这依然是一个免费的、可贵的、甚至友好到有一些不真实的舞台。
你一开口,就会收到陌生网友潮水般的鼓励。这让来不及从进戏校、拜师傅做起的范邵平,反而有动力靠互联网自学突破了“行规”和“界限”——越剧共13个流派,聊天室最火爆那几年,他几乎埋头练了个遍。
不仅是范邵平,更多票友开始尝试在聊天室做一场“自治实验”。
聊天室有时一个房间多达上千人,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常常上百,没有人知道该怎么管理这么庞大的社区,但规则被一点点探索出来。
如今抖音平台上的戏曲主播“咖啡”,曾经是新浪UC平台上湖南戏曲聊天室的室主。除了管理成员、组织表演外,她还要在业余时间自学消音软件和字幕软件。彼时全网能找到的花鼓戏伴奏只有三四十段,根本不够聊天室里上千人唱。咖啡找来了地方的花鼓戏明星曹正军,把伴奏录制成碟片,再征集志愿者转成视频,最后由她一字一句把唱词印上去,这才有了最古早的花鼓戏在线“卡拉OK”——没有人因此拿到过一分钱,唯一的好处是“湖南戏曲从网络走了出去”。
02年到07年,是聊天室最火爆的五年,也是网络票友们的第一个春天。每晚六七点,晚饭时间一过,范邵平所在的“家苑越韵”聊天室开始热闹起来,想唱戏的在公屏扣9,报名字,报唱段,轮班主持人一一记录下来,像晚会一样报幕,等所有人唱过瘾,一抬眼,常常已月上枝头。
渐渐地,聊天室的影响力聚沙成塔,戏曲名家被邀请进聊天室驻扎教学、电视台邀请聊天室票友参加比赛,没上过一天戏校的爱好者们,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戏曲乌托邦。
三、直播间成新戏台:当互联网票友终于不用“靠爱发电” 聊天室最火爆时,不论任何时间上线,热门房间都会有近百人同时在线。但好景不长,由于缺乏盈利增长点,聊天室一家接着一家地宣布停运。人们刚开始还有热情在各个平台间“游牧”,从“碧聊”到“学聊”再到“UC聊天室”,一个平台死了就原班人马再换一个注册。但逐渐的,上线的人越来越少,“咖啡”回忆,最后几次登陆,聊天室里同时段在线的人常常已经只有四五个,“也没人说话了”。
十几年后,一个叫Clubhouse的语音社交软件曾短暂地将“聊天室”死灰复燃,邀请码一度被拍卖到100美元,但仅仅半年后,社交网络上已难觅其踪影。
范邵平试图转战过QQ群,但当年聊天室里胡吹海侃的朋友早已成家立业,步入中年,氛围难再。
2013年,苹果发布iPhone5s,同年4G牌照向三大运营商正式发放,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式迈入4G高速时代。
这一年,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智能手机搭载着网络改变了几乎一切生活方式。从打车到外卖,从网购到直播,手机代替了钱包、门卡、相机、电视、甚至现实中的老友……媒介真正成为了人的延伸,成为了一种与生活交融的存在。
然而十年后,范邵平面对手机却是疑惑的。
刚开始刷抖音,信息流里源源不断的越剧视频让他非常惊喜,但刷着刷着,范邵平发现当年短视频里最流行的对口型方式让他非常不解——
“我自己能唱,为啥要对口型?”
就这样,范邵平上传了他的第一条短视频,15s的《何文秀》清唱。
事情超出了范邵平的预料,再登陆抖音时,他发现后台塞满了希望他开直播唱越剧的私信,一条清唱就让他几天内涨了两三万粉丝,他很感激,一个一个地回关,结果发现操作到第5000个就必须停下了——抖音的关注上限是五千。
当年“嵊州越剧信息港”年纪最小的版主“闽越风”,误打误撞成了抖音第一个越剧男主播,直播了一千多场,积累下了四十多万粉丝。
闽越风在抖音直播唱越剧,已收获40余万粉丝
不约而同的,聊天室沉寂十几年后,“咖啡”也选择走进直播间。她和当年在聊天室感情最好的朋友互留了联系方式,想唱戏了,就开个直播,邀请老朋友一起来放放音乐,聊聊天。直播间,成了“咖啡”拿来招待老朋友的“客厅”。
受“咖啡”影响,花鼓戏演员曹正军也在抖音开始直播,唱原汁原味的花鼓戏。他用很多种方法讲同一段悲戏,和年轻的票友们分析为什么“真正的伤心发不出声音”。二十多年前他在剧团里、舞台上、师傅的口传身授中学到的,如今都慷慨地交付了出去。
在聊天室时代,戏曲名家被邀请进直播间教学,而在直播时代,票友出身的主播反而成为名家请教的对象。新冠疫情爆发后,线下演出受限,不少戏曲名家也转战抖音直播间,不少名家被粉丝建议:你去连麦“闽越风”,交流交流怎么开直播。由此,“闽越风”和许多原先在磁带里才能听到的声音,在直播间里有了机会切磋。
越连麦越过瘾,“闽越风”直播间里交流的对象拓宽到了美声老师、花鼓戏团、相声演员,京剧花旦……直播带来的打赏收入也让闽越风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专注戏曲的底气,2020年,闽越风关掉了经营的工厂,正式把越剧直播作为他的主业——从在论坛学习戏曲、到在聊天室交流戏曲,最后在直播间演唱戏曲,“闽越风”们终于在互联网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这个年代爱上戏曲的年轻人,远比“咖啡”和“闽越风”要幸运。那一批像古董一样的“资料库”网站,如今成为了年轻戏迷们的淘金之地;那一批由聊天室室主制作的戏曲伴奏,至今仍在K歌软件被源源不断地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互联网票友不用再“靠爱发电”——据《2022抖音戏曲直播数据报告》,过去一年抖音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直播带来的打赏收入让唱戏不仅能成为一个爱好,也能成为一个职业。
一批曾经消失在论坛、消失在聊天室、消失在列表里的ID,或许有一天会在直播间里再次出现。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在他们身上,这句话是一个祝福。
作者:指北小付;公众号:互联网指北
本文由@ 互联网指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