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亲社会参与:一种新的互联网用户实践

设计动态2022-12-24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网络亲社会参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提出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从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定义、影响因素、多元动机、意义四个方面整理了网络亲社会这一概念的介绍与反思总结。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与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

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较2021年12月新增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网民群体规模扩大意味着互联网平台的使用者增多,平台活跃度提升。

从已有研究来看, 互联网用户的实践活动主要可以划分为个体领域参与和公共领域参与两个层面,有学者将活跃用户的平台参与活动界定为“网络亲社会参与” 。

一方面,用户的网络参与行为受到个体心理动机的影响,例如自我展示、知识获取等。另一方面,用户出于对公共领域中公共事务参与的需求,常常通过网络诉求表达、在线讨论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

由此可见,对“网络亲社会参与”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明确现有研究进展,掌握理论框架,而且对于公众更好地参与网络生活,推动国家网络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小羊将结合相关研究,带领大家从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定义、影响因素、多元动机、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亲社会参与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定义 已有研究来看,关于“网络亲社会参与”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对该概念进行理解,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网络参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来理解其内涵要义。

经过文献梳理,可以将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定义置于参与动机的视角,将其视为一种基于一定动机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

1. 网络参与是指用户与媒体之间的持续交互。——M. Laeeq Khan

Khan M L. Social media engagement: What motivates user participation and consumption on YouTub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66: 236-247.

2. 网络公众参与泛指网民以个人或群体为单位,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社会公共问题的一切行为,例如在平台中发布内容、参与网络话题讨论等。——Anne Marie Warren,Ainin SulaimanNoor,Ismawati Jaafar

Warren A M, Sulaiman A, Jaafar N I. Social media effects on fostering online civic engagement and building citizen trust and trust in institution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4, 31(2): 291-301.

3.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出于分享、赠予、帮助等意愿采取的措施或有益于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自愿行动。——Nancy Eisenberg,Richard A. Fabes,Tracy L. Spinrad

Eisenberg N, Fabes R A, Spinrad T L. Prosocial Development[J]. 2006.

4.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与破坏、恐吓、攻击等相对立的行为,例如同情、分享、帮助、慈善、捐赠、救灾乃至自我牺牲等。——Lauren G. Wispé

Wispe L G. Positive forms of social behavior: An overview[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2, 28(3): 1-19.

5. 网络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并不期望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物质回报,而更倾向于使行为受众(即其他用户)受益或增进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关系。——Sara Erreygers,Heidi Vandebosch,Ivana Vranjes,Elfi Baillien,Hans De Witte

Erreygers S, Vandebosch H, Vranjes 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prosocial behavior[J].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2018, 12(4): 448-464.

二、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发现,互联网用户在平台中的活跃程度差异明显。就网络亲社会参与而言,用户的参与意愿相较于常规的网络体验要求更高,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经文献梳理,大致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网络平台特征(如匿名性)、个体个性差异(如自信程度)、外部激励(如平台的经济奖励)、现实中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等。

1. 当用户在网上匿名发言时,他们可能会比面对面的现实交流时更大胆,即匿名性与在线自我表露之间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个体在网络上的匿名性,能够增进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交流,表现出更强的网络亲社会参与意愿。——Cathlin V. Clark-Gordon,Nicholas D. Bowman,Alan K. Goodboy,Alyssa Wright

Clark-Gordon C V, Bowman N D, Goodboy A K, et al. Anonymity and online self-disclosure: A meta-analysis[J]. Communication Reports, 2019, 32(2): 98-111.

2. 自信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但自信与亲社会行为二者间关系的强度取决于儿童对他人行为做出推断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推理能力较高的被试中,自信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David E. Barrett,Marian Radke Yarrow

Barrett D E, Yarrow M R. Prosocial behavior, social inferential ability, and assertiveness in children[J]. Child Development, 1977: 475-481.

3. 在控制了性别和对各项技术的使用时间(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后,面对面的亲社会行为与通过社交网站(如Facebook、Myspace、Twitter)、聊天程序(如Google Talk、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电子邮件和短信参与在线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现实场景中做出较多亲社会行为的人,更可能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积极的互动。——Michelle F.Wright,Yan Li

Wright M F, Li Y.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young adults’ face-to-face prosocial behaviors and their online prosocial behavio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5): 1959-1962.

4. 对于平台而言,经济激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一方面,一定的经济激励会刺激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亲社会行为能够为平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Dandan Qiao,Shun-Yang Lee,Andrew B. Whinston,Qiang Wei

Qiao D, Lee S Y, Whinston A B, et al. Financial incentives dampen altruism in online prosocial contributions: A study of online review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20, 31(4): 1361-1375.

三、网络亲社会参与的多元动机 从已有研究来看,互联网用户的亲社会参与行为多基于一定的心理动机和现实需要。

经文献梳理,大致可以总结为 满足个体内部心理 (如获得心理满足感、增强自我效能感、获得声誉)和 迎合外部他人利益 (如利他)两方面的动机。

1. 网络亲社会参与使得个体因做好事而获得了心理满足感。——Heidi Vandebosch,Ivana Vranjes,Elfi Baillien,Hans De Witte

Erreygers S, Vandebosch H, Vranjes I, et al. Positive or negative spirals of online behavior? Exploring reciproc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eing the actor and the recipient of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online[J]. New Media & Society, 2018, 20(9): 3437-3456.

2. 用户在网络平台的亲社会行为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提升用户的平台体验效果,推动其产生持续使用意愿。

正因如此,为了提高平台的影响力及用户的满意度,建议平台根据具体场景进行个性化、有效的提醒设置,以更好地支持和提升用户的自我效能,推动用户获取有意义的行动反馈来影响其持续产生亲社会行为。——Sharon T. Steinemann,Benjamin J. Geelan,Stephan Zaehringer,Kamalatharsi Mutuura,Ewgenij Wolkow,Lars Frasseck,Klaus Opwis

Steinemann S T, Geelan B J, Zaehringer S, et al. Potentials and pitfalls of increasing prosocial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 over time using an online personalized platform[J]. Plos one, 2020, 15(6): e0234422.

3. 按照互惠利他模型(Reciprocal Altruism model)的观点,个体的利他和互惠的亲社会倾向与生俱来。——Dirk Engelmann,Urs Fischbacher

Engelmann D, Fischbacher U. Indirect reciprocity and strategic reputation building in an experimental helping game[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09, 67(2): 399-407.

注:互惠利他理论由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特里弗斯于1971年提出,该理论针对非亲缘关系个体间的利他和合作行为,说明了行动者的动机是通过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来获得利益,但不需要立即收到报答或补偿,具有延迟性和不确定性。

4. 即使互惠者们可能发现他们之间并不适合开展合作,但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依然会赞成和支持亲社会行为,反对反社会行为。——Samuel Bowles,Herbert Gintis

Bowles S, Gintis H. The evolution of strong reciprocity: co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J].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2004, 65(1): 17-28.

注:反社会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认的主流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行为。

5.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个体在网络上的发展或维持关系、肯定地位、获得可信度等主动性亲社会行为是为了满足其内在需求或动机。——Gina Masullo Chen

Chen G M. Tweet this: A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perspective on how active Twitter use gratifies a need to connect with othe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1, 27(2): 755-762.

6. 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受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影响,用户的印象管理动机刺激了在线受众的亲社会行为,使得他们更加追求理想的在线公共形象。

同时,在线受众的自我展示成效越来越突出,这促使人们对线下亲社会行为的参与表现出更强烈的意愿,这种影响是通过更高的公众自我意识和外部动机来实现的。——Laura Lavertu,Ben Marder,Antonia Erz,Robert Angell

Lavertu L, Marder B, Erz A, et al. The extended warming effect of social media: Examining whether the cognition of online audiences offline drives prosocial behavior in ‘real lif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110: 106389.

7.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发展利他主义声誉,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利益的过程。利己主义者在声誉受到威胁时采取亲社会行为,但在没有间接互惠机会的情况下则不会,利他主义者不管是否存在声誉激励都倾向于采取有利于社会的行为。——Brent Simpson,Robb Willer

Simpson B, Willer R. Altruism and indirect reciprocity: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 and situation in prosocial behavior[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8, 71(1): 37-52.

四、网络亲社会参与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亲社会参与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影响着公众的心理及行为,这突出表现在处于困难情境中的个体或群体,例如有就医需求的患者、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涉事主体。

有研究认为,网络亲社会参与指的是个体用户通过发布、转发、评论、互动等多种方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时,所采取的那些由社会所限定的、能够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的友好、积极行为。

经文献梳理,网络亲社会参与主要具有 获取在线支持、提供有效信息、提升决策效率 等现实意义。

1.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司现存问题的解决,促进业绩的提升,众多公司构建了在线客户论坛。

在在线论坛中,客户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有利于获取产品信息,提升对公司的认同感,从而推动客户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其中,客户的亲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获取建议、意见或知识等有用信息(即信息支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还有助于感受到来自他人情感方面的关注(即情感支持)。——Satish Nambisan,Robert A. Baron

Nambisan S, Baron R A. Different roles, different strokes: Organizing virtual customer environments to promote two types of customer contribution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0, 21(2): 554-572.

2. 对于在线健康社区中的患者而言,参与在线健康社区话题讨论是一种网络亲社会参与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其自我护理效能,有助于感知自身的健康状况。另外,感知到的信息丰富度对患者的在线健康社区亲社会参与行为具有正向影响。——Tala Mirzaei,Pouyan Esmaeilzadeh

Mirzaei T, Esmaeilzadeh P. Engagement in online health communities: Channel expansion and social exchang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21, 58(1): 103404.

3. 在人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跟踪疫情发展走势、关注个体反应对于国家而言是一项必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了解个体对于疫情发展态势及疫情相关信息的反应,本研究通过社交媒体(Twitter)中用户的反应(如发布内容、发布数量等线索)来观察其与疫情发展的关系。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中用户的亲社会参与(如点赞、转发、讨论等)为预测和模拟新冠肺炎疫情的未来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Vu Tran,Tomoko Matsui

Tran V, Matsui T. Tweet Analysis for Enhancement of COVID-19 Epidemic Simulation: A Case Study in Japan[J].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10.

4. Twitter上的大多数关于新冠肺炎医疗信息的“爆款”新闻文章掀起了用户的评论和转发热潮,此类亲社会参与行为成为决策主体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虽然社交媒体网络分析不能取代公共卫生官员的医学工作,但监测公共对话和广为传播的媒体新闻可以帮助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缩减决策过程,提升决策效率。——Han Woo Park,Sejung Park,Miyoung Chong

Park H W, Park S, Chong M. Conversations and medical news frames on Twitter: Infodemiological study on COVID-19 in South Korea[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0, 22(5): e18897.

五、总结 网络的“桥梁”和“枢纽”作用,使得 网络亲社会参与成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延伸,推动公共互动空间的拓展 ,为用户与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关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方面,网络亲社会参与有助于个体对身份彰显、个体形象建构等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能够促进个体及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网络亲社会参与推动共处于同一网络空间中的公众、政府、媒体等多元社会主体间强互动关系的形成,有助于多元主体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可为国家互联网治理提供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8-31)[2022-11-26].http://www.cnnic.cn/n4/2022/0916/c135-10595.html

[2][9]黄丽娜.研究网络亲社会参与:概念、维度与测量——基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数据的实证[J].国际新闻界,2022,44(08):49-69.

[3]Chua T H H, Chang L. Follow me and like my beautiful selfies: Singapore teenage girls’ engagement in self-presentation and peer comparison on social media[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5: 190-197.

[4]Yu S, Abbas J, Draghici A, et al.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 as a new paradigm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e role of COVID-19 knowledge, social distancing, and preventive attitude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5]Valenzuela S. Unpacking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for protest behavior: The roles of information, opinion expression, and activism[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13, 57(7): 920-942.

[6]Boulianne S, Theocharis Y. Young people, digital media, and engagement: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020, 38(2): 111-127.

[7]张璐,乌云特娜,金童林,贾彦茹.网络亲社会行为量表的编制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应用心理学,2022,28(03):270-276.

[8]Trivers R L. The evolution of reciprocal altruism[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971, 46(1): 35-57.

[10]林崇德,杨志良,黄希庭. 心理学大辞典.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1]Chao P Y, Lai K R, Liu C C, et al. Strengthening social networks in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 to facilitate help seeking for solving problem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 & Society, 2018, 21(4): 39-50.

作者:芦雯;公众号:羊村传播(id:iyangcunmedia)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BmzD3vRIMV6h3jZmaeaKg

本文由 @羊村传播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让你的品牌快速脱颖而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量
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请保持手机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