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私域流量等概念的崛起,以及更多玩家们在电商业务上的布局,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的“双十一”电商大促,还迎来了哪些改变?直播电商平台之间又存在着哪些差异?本篇文章里,作者便针对“双十一”大促当下已经浮现的一些变化进行了剖析,一起来看。
本期为双十一的其他改变点:私域崛起、抖音vs视频号双11带货逻辑、直播电商各平台差异明显、回归电商本质。
一、私域崛起 私域崛起、平台渠道相对弱势,双11流量/营销之争,演化成主播和资本之争:今年双11,留量开始取代流量成为新的目标对象。流量时代,关注的是横向上的边界的拓展、规模的大小,所以频繁有烧钱补贴现象。
而留量时代,关注的是纵向上的深度的挖掘、潜能的激发,所以很多电商玩家不断强调对B端进行深度赋能,优化和提升C端体验,以实现复购。
当留量取代流量,电商打法也开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以快手为例看公私域变化。
在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倾斜分配上,快手越来越加大自身公域流量的权重。
在快手此前“去中心化”的自然算法推荐原则下,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的比例是4:6。私域更公平,公域更有效率,快手损耗了效率,兼顾了公平。但事实上,在流量自然法则下公平也很难实现,流量会向头部家族聚拢。
当家族掌控了平台大部分流量后,家族运作变得越来越低效、无规则,这制约了快手的进一步商业化。所以快手需要一套新的平台机制,来平衡公平与效率,适应并促成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因此2020年中,快手推出8.0版本,产品界面同时兼容单双列。
对任何一个平台来说,头部固化意味着失去了增长点。快手新增单列产品界面来扩大公域的行为,意在形成一种公域扩容,私域赋能的内容运营模式。私域强调粘性,公域强调流量,这样才能让创作者成长起来。同时,吸引更多的新人创作者加入,新人加入后也不会面临一个绝对固化的快手生态,任何人都有成长的可能,流动性、上升空间依然存在,整个平台就能保持活力。
同时快手商城从过去以发展私域流量为主的策略,进化为发现页和关注页的公私域流量双轮驱动,满足商家高效、长效的经营需求。
今年8月,快手电商公布了“公私域循环双轮驱动”的流量策略。在以往的“信任电商”基础上,让具备优质内容的商家可以获取更多的公域流量,进一步放大了主播的信任人设。在这个过程中,商家可以通过“上新”来实现“种草”和新客获取,并把这些新客沉淀为自身店铺、直播间的粉丝。
今年双11则上线了快手商城。在快手商城、搜索场、店铺直播间等场域的搭建上,快手逐渐形成了类似抖音的“全域信任电商”架构,商家品牌可以通过店铺自播、达人分销、商城陈列、用户主动搜索等多种渠道激发用户购买欲望,完成销售。对用户来说,能接触到产品,并下单“拔草”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
双11这些活动也同样是快手释放公域的契机,能更好地把公域流量提供给商家和其他电商平台(2022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间小黄车可以使用天猫商品链接;10月28日至11月30日可以使用京东自营商品链接,不过抖音仍无此打算),达到公私域的均衡发展。
取消外链给快手带来的价值 快手电商生态依然不够成熟,切断第三方链接,将导致生态内商品数量变少,直接影响流量和转化率。
主播们在大促期间,需使用淘系和京东的链接,快手小店SKU有限,SKU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流量,提高消费者粘性,可以和淘系、抖音形成差异化的营销方案。
而且如果挂了淘宝链接,在淘系内大量成交可以提升商品的搜索、推荐权重;其次,商品权重提高,品牌知名度起来,能带来新用户,投放快手+淘宝的组合,对商家是双重利好。
如果快手没有淘宝链接,商家的钱都投在快手,一场直播做完了也就结束了,快手还没有商城公域流量,没有搜索场景。
今年双11品牌客户,针对囤货、计划消费种草的投放变少,基于低价消费的直播场景是热点。
在品牌预算集中涌向直播场景,直播电商蛋糕变大之后,快手还锁紧SKU,会有主播资源流失的风险。
众所周知,在“二选一”渠道霸权逐渐消失之后,直播电商平台也在争夺主播,加速“内卷”,尤其是淘宝直播:目前有流量号召力的直播公司都在多渠道布局,比如起家于抖音的罗永浩、刘畊宏夫妇,今年齐齐进入淘宝直播。快手头部主播瑜大公子背后的遥望科技,就在做“抖快淘”三驾马车全域布局。快手的开放,是竞争之下的所为。
从最直接的现金流角度,开放外链,快手平台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获得的是收入增量。从现在到11月30日,如果快手生态里天猫和京东链接成交100亿,按照从第三方平台链接成交额中抽取6%的佣金算,快手躺平即可喜提6亿现金。
二、抖音vs视频号双11带货逻辑 抖音倾向于让商家带货竞争,是存量选优的逻辑。
抖音今年的活动玩法与货架电商类似,着重放在满减、补贴,商家让利使消费者获得优惠。
加上抖音是实时赛马机制,当开播获得一波推流后,流量便只能通过同层级竞争对手PK获得,实时流量会形成实时标签;其次,系统随时都在排名,直播流量不断通过赛马机制来筛选优质直播间,进而向其分配更多流量。商家和达人并没有太多的主动权,平台对流量有着绝对的掌控。
视频号,更倾向于让商家滚雪球,是挖掘增量的逻辑。
视频号直播鼓励商家用私域撬动公域。
本次视频号双11玩法通过“流量券”来刺激商家/达人进一步激活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为鼓励微信生态内外优质达人开播带货,活动期间商家/达人作为带货主播,若直播间的成交GMV满足对应门槛要求,都将会获得对应流量券激励,以此形成正向循环。
视频号则基于人>货、场的先天优势,利用私域的先天优势深挖社交关系链的交易需求,以“人”为中心构建“新交易场景”。
从近7天视频号直播大盘商品价格来看,100-300元的商品占比是最高的。高客单价的商品相对来说在视频号更容易成交,如羽绒服、教育课程等。
其中教育课程这类千元以上的商品,通过微信群转发、朋友圈的裂变、朋友圈的推荐,给用户建立认知,并产生裂变行为,最后引导用户进入直播间。
教育课程需要反复的去夯实记忆点和知识框架,增加了用户粘性,也增加了用户的记忆;另外一点,就是教育类产品的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咨询,这对后期的转化链路和最终的GMV是有巨大帮助。
其次,对于已有微信私域(公众号、小程序商城)的品牌商家来说,在视频号大促期间冷启动会相对比较容易。对于有线下门店的商家,每个导购的微信就是一个大的私域池,可以在大促期间以门店矩阵号的形式开播。
三、直播电商各平台差异明显 淘宝直播托生于淘宝商业生态体系,电商基建等方面具有优势。抖音作为短视频第一,内容优势分明,今年5月抖音电商升级“全域兴趣电商”,将进一步应用内容优势,以“被动兴趣内容+主动探索场景”双向驱动生意增长;快手拥有浓厚的私域社区氛围和强信任关系,快手电商对自己的定位是“新市井电商”,即以直播间为超级节点,由信任驱动的体验型电商。
1. 快手和拼多多更像 两者的直播商品都是低价产品居多,用户群多在下沉市场,用户属性与使用习惯也相似。
平台的电商营销模式也类似,快手重社区属性,并提出“信任电商”、“熟人经济”概念,这两点都强调社区概念。信任电商就是先建立熟人关系获得信任,再做电商;熟人经济即商家做长久生意,在售后、价格方面为顾客让利,顾客回头率高。
我们常说“刷抖音,玩快手”:刷的是内容,玩的是社交。可以说快手的获客,是一种社交裂变的模式,与拼多多的营销模式不谋而合。
拼多多起家于微信帮助引流的拼团与“砍一刀”等社交裂变玩法。为区别与淘宝京东这类传统货架电商,拼多多一直在强推“社交电商”属性。
由于高重合度的下沉市场用户与类似的营销策略打法,快手与拼多多在用户端、商家端、供应链可能会陷入同一市场范围内的贴身肉搏竞争阶段。
2. 视频号和京东无大主播 快手、淘宝都出现了顶级主播,而微信视频号和京东却没有出圈的大主播,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抖音、快手和淘宝能出现大主播,都少不了官方的大力扶持。
淘宝最早带起直播带货形式,早早便签约了一批主播发力,官方也从流量及供应链上均对主播进行扶持。
而抖快都是以短视频内容发家的平台,增加直播带货的变现途径,显然能提高商业化效率,所以扶持主播直播也很正常。而且主播们可以先用短视频内容打造人设吸引粉丝、积攒流量和人气,再开始直播带货,这种模式更容易孵化超级主播。
再看微信。
微信的定位是社交,而视频号本来的作用是想替代朋友圈成为人们信息分享的媒介,就跟早期的抖快一样,都是先做原始内容积累,然后才有延伸。
在视频号直播的人群可分为2类,一类是专业团队,包括主播和公司团队的品牌宣传,比如近期出圈各种演唱会;另一类是普通市民,直播就是和亲朋好友分享下日常生活。在视频号中,后者用户群体发展空间更大些,但目前来说,这类群体还不足以成长为现象级的主播。
另外,视频号入局较晚,商业化和电商化的建设暂不完备。正向激励的运营手段、用户体量、产品日活均比不上成熟的短视频平台(例如:抖快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均超过100min,而视频号仅35min),经验丰富的主播更倾向入驻抖快。
这种情况下,微信视频号很难出现像李佳琦、罗永浩那样的大主播。
不过,这不代表视频号在直播带货这条赛道上没有优势,毕竟视频号是2020年底才上线的直播功能,2021年底才开通直播带货,用户心智尚未建立,等视频号完善了自身的电商体系,结合微信天然的私域流量经营优势,也是有机会成为直播带货的佼佼者的。
再看京东。
京东不仅没有大主播,作为电商平台,它甚至不追赶直播趋势,毕竟京东的平台定位是主打“真快好省,直营店多”。
所以京东更重视的是建设完整的产业生态,而直播只是卖货中的一环。京东的重点在于提供差异化的高品质服务,比如次日达。
直播带货的一大卖点是便宜,但京东的优点并不是性价比,而是产品质量、物流速度、售后服务,这很难在直播中体现。
而且京东以3C家电产品为主,客单价高,复购率低,用户决策期较长,付费更谨慎。且京东品牌商家居多,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利益,是不能随意降价的,再加上自营物流的成本压力大,就更难在直播间把大件商品价格压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低价优势,就很难在直播间成交,所以京东并不适合做直播。
3. 内容平台社交平台发力 内容社交平台B站微博小红书,也在以各种营销内容、互动玩法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用户种草:在微博,有众多明星达人的倾情推荐;在小红书,有海量的好物测评和分享笔记;在B站,李佳琦的《所有女生的offer2》成了热门综艺,UP主的直播带货也在进行中。
小红书现在发现页就可以刷到直播,也有商家带货。官方还发布了开播攻略。双十一期间还设置了带货排行榜,参与活动的主播能获得官方扶持,排名靠前的主播除了获得更多流量曝光,还有官方的优惠券奖励。
B站今年10月,“直播电商小助手”发布了直播电商的相关规则和信息,在直播栏目下增加“购物”专区,还发布了UP招募激励计划,激励更多用户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
四、回归电商本质 在消费者全渠道购物的情况下,相比于万亿的GMV,平台们会更关注的是消费者对平台的忠诚度。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平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价格之外,平台间的差异化竞争不容忽视,商品质量、种类、服务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流向。
今年双11呈现出一些变化:电商平台都将预售时间调整到了晚上8点,消费者与商家不用继续熬夜;平台间少了火药味浓烈的价格战,大促营销变得克制,开始回归商业本质,强调实体经济。
溯源直播电商本质,作为电商新业态,直播电商是电商直播化、内容化的呈现方式,为其带来了新增量,但究其本质仍是电商,电商的本质则是流量变现。流量数量上限和流量粘性上限决定着直播电商市场规模的上限。
而聚焦于直播电商关键角色“流量”,其核心需求是“多快好省”服务体验。因此,直播电商成交规模上限能够拉高的关键在于,依托成熟的电商生态,提供“多快好省”的高质量服务。“多快好省”需求的完整实现,需要依托成熟的电商生态。
1. 商家 比起之前,现在的商家会更关注三个点,第一是在平台内经营投入能否获得增长,第二是利润有没有保障,第三是会注重用户的生命周期管理。
早年的双11,可能只是商家的一个清货渠道,但现在,商家在寻求更精细化的运作来获得确定性的增长,不再只关注GMV的数据,而是关注起了双十一后的长尾流量。
2. 电商平台 淘宝发布的第一份战报重点突出了平台内腰部主播、新主播和店播等角色的成长,阿里还发布了《2022天猫双11社会价值报告》,其中,就业创业、助农助老、平台公益和绿色低碳被频繁提及;京东的双11开门红战报中,物流被放到了重点,突出了中小品牌和中小商家的成长;抖音预售战报中将商城作为单独角色罗列,放大了预售商品在商城的曝光量、搜索曝光量。
官方战报的差异化,描绘出平台各自发展逻辑的变化,不再是单纯“几分钟破了几亿”的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质量与效率。
从2016年直播电商的初兴起,到如今的常态化发展,直播电商已成为占有线上电商市场份额超15%的商业模式。不论是日常经营、还是大促活动,各个平台的直播间已经成为商家主播链接用户、种草好物优品的重要纽带。
3. 消费者 直播带货的本质还是电商,比拼的正是电商生态系统的能力,消费者感兴趣的仍旧是货品的质量与履约体验。
为此,各平台的头部主播们自然不会舍近求远。
当直播带货归根结底还是回归到拼货的阶段,MCN(直播机构)则会愈发接近品牌的经营思路,走向成熟的电商平台开设自己的经营阵地。
丰富、稳定、强大的电商生态系统,才是直播电商的护城河。基础设施完善,商家服务体系、消费者体系、货品体系、物流体系与支付体系完备,这正是淘宝的优势所在。
双11期间,各平台大主播“闪电入淘”。也正是看重了淘宝更强的用户消费力,更深的品牌商家池,更全面的支付、物流、客服、品控、履约、旗舰店产品运营等电商基础体系。
从成交效率看,似乎也证明这一点。10月31日天猫双11第一轮开买的首个小时,淘宝腰部主播交易额同比增长250%。
淘宝更加丰富的品类,更加完善的购物体系,以及消费者进到直播间无需担心的商品质量保障、价格优惠力度、物流及时送达、售后处理效率等,让淘宝的腰部主播、新主播、直播机构,在本轮双11上实现了高速增长。
当下直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货品和风险。目前,淘宝直播在货品端的审核是最为严格的,从风险层面上,平台就已经帮主播做好了严格的把控。
与其说,是淘宝直播需要新的头部主播,不如说,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
作者:一步两步,微信公众号:瞎学瞎看
本文由 @一步两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