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受到资本、市场和用户等多方的关注。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时代,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会如何发展?本文作者围绕互联网医疗产品组成和优势的建立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头也不短了,做过慢病的健康管理产品,负责过互联网医院整条产品线的建设,也参与过AI健康检测硬件产品的设计。
行业中互联网医疗行业中一些公司在对外的宣传中也衍生出了数字医疗、数智医疗等新名词,无论是服务于医生、还是医院或者是药企或者是保险,最终落地或者说绕不开的都是C端患者。那么,如今市面上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组成成分都有哪些呢?
一、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谈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组成前,我们先用一小段介绍下人体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
1. 人体五脏六腑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腑”是指空心的容器。
人体五脏包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
人体六腑包含:小肠、胆囊、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五脏和六腑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2. 人体的八大系统 人体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八大系统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整个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以保证人体生存和种族绵延。
二、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组成成分 看到这也许大家会纳闷,文章标题是“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组成和优势的建立”,PM大白怎么在开篇讲起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八大系统呢,因为PM大白认为产品同样也是一个生命体,产品的0-1即是产品的出生、产品的迭代即是产品的成长、产品的矩阵即是种族的绵延,那么产品作为一个生命体,并且是互联网医疗产品,那么她同样存在着类似五脏六腑八大系统的组织,只是组织的名称不一样,大家不这样称呼而已。
不多说了,下文进入正题,看看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上文中提到了人体的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属阴;“腑”是指空心的容器,属阳。
那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中(下文中简称为“产品”)的五脏六腑PM大白如何定义呢?
脏:完全通过线上流程即可完成功能目标的模块,定义为产品的“脏”。 腑:需要通过线上线下配合,并且对用户需求来说,线下部分才是体现产品核心价值的模块,定义为“腑”。 1. 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五脏” 健康档案: 线上线下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所有数据记录;属于整个医疗服务的基础建设层。 医患沟通: 患者与医生在线问诊、续方开药等。 患者管理: 医生侧管理多名患者的工具,涉及患者标签、分组、群发等。 自助工具: 不需要医生或医院线上直接参与,患者即可完成的“自我检查”,类似疾病百科、健康评估、疾病自查等。 社交模块: 疾病社区、患者与患者间的交流。 2. 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六腑” 体检服务: 线上预约,线下体验。 门诊服务: 线上挂号,线下就诊。 上门护理: 线上预约,线下到家护理。 住缴挂查: 线上缴费,线下就诊。 诊后随访: 线上或线下就诊,线上或线下医生随访。 实物商品: 商城中实物商品,药品,设备,以及健康险。 3. 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的“八大系统” 上文中选择互联网医疗C端产品中的几个重要模块定义为其“五脏六腑”,那互联网医院C端产品中将这“五脏六腑”串联起来的八大系统又有哪些呢?其实本质是各个维度中的 供需关系 的维护。
人: 角色体系;参与互联网医疗产品正常运行的所有角色以及角色间的关系;包含:患者、医生、医院、药店、药企、医疗信息系统提供商、监管平台等;涉及:角色定位-供需分析-权责分利-习惯养成。 钱: 交易体系;涉及供需关系利益交换的一切流程;涉及:交易角色-交易物质-交易流程-交易结果。 物: 商城体系;主要指为其中一个或多个角色提供交易的集中平台;涉及:物品筛选-入库上架-精准推荐-购买使用。 事: 服务体系;主要指线上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核心流程;主要包含:问诊、续方、健康管理等;涉及:流程分析,事件开始-事件组成-事件步骤-事件结果。 数据: 健康数据流;主要指与医疗和健康相关活动的一切数据记录;涉及: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 信息: 健康知识;主要指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信息;涉及:信息产生-信息分发-反馈分析-信息应用。 认知: 产品认知;主要指相关角色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程度和参与意愿强度以及其变化倾向,和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或行业价值的认知程度。 周期: 生命周期;角色在平台的生命周期,主要指相关角色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中不同时间阶段前提下,以上各个维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三、互联网医疗产品的优势在何处建立 上文我们介绍了互联网医疗产品的核心组成模块,但是好像现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并没有迎来爆发期或者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和产生价值,那又是为何呢?
之前我在生物实验室工作,那个时候社会上就说生物行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可期;后来我转行到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身边的朋友又说,互联网医疗可是互联网垂直行业中的朝阳行业,可是互联网医疗这个朝阳一直在海平面附近起起落落,一直没有升起来,更不用说什么日到中天的趋势,反而是不温不火。
更有甚者,同行们开始怀疑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到底在何处,难道互联网医疗就是卖药卖保险卖医疗周边延伸服务的工具吗?个人没有怀疑过互联网医疗价值,至少从没有怀疑过这个行业的未来价值的,只是限于当前的用户就医习惯、政策法规、相关技术以及医疗体系,医疗是一个严肃的产业,必须循序渐进与互联网、AI等新技术结合,这才是负责任的医疗行业从业者该有的态度,因为医疗健康事关生死。
如何在现在的这个行业处境下默默地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才是正道,那么互联网医疗产品的优势在何处建立呢?其实有两个方向: 资源和技术 (也许对从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大家来说,这就是大白话)。
1. 资源型 资源型优势:通过不断地积累医疗业务相关的核心资源建立优势。
1)数据优势
定义: 这里提到的“数据”仅指患者在所有医疗、健康活动中产生的用于组成患者健康档案的数据。
来源: 线下医院(核心)、线上问诊、用药记录、医保数据、健康险数据、移动设备检测数据……
政策: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正是一个信号,出于患者个人医疗健康数据的重要性、复杂性、安全性、隐私性,也只有国家力量才有这种能力去实现;以下是从《“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摘录的部分信息 :
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坚持统筹布局,深化共建共用,增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目录为导向,加大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巩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成果,进一步破除数据共享壁垒,畅通数据共享通道,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数字健康服务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推动每个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建成若干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
目的: 打通各个医疗数据孤岛,构建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属于整个现代医疗体系的底层基础建设,服务于上层所有与医疗相关的应用服务,对线上互联网医疗尤为重要;
最终在健康数据这块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国家完成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的统筹和建设,制定授权标准,然后通过授权的方式提供给具备相关资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其产品中进行调用。
我们选取了腾讯医疗官网以及腾讯医疗面向C端用户的一款产品:腾讯健康(小程序),看看对方在数据建设方面的的产品。
①腾讯官网
产品服务对象划分为了两类:医疗机构与患者、区域医疗。
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腾讯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面向医疗机构与患者,解决方案有:
微信医保支付 电子健康卡 肿瘤助手 安全流转平台 前两种方案的实现必然需要与医保系统和医院his系统的对接,则涉及医保数据和his数据的互通;后两种方案则涉及到疾病和药品数据知识库的建设。面向区域医疗,解决方案是:微信电子健康卡开放平台、全名健康信息平台、区域智慧医疗平台、区域大数据云,这类方案完全符合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目标。
②腾讯健康小程序
进入首页是不是发现与其他互联网医疗APP呈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呢,腾讯健康既没有直接呈现大量的医生和科室,也没有直接呈现各种医疗服务包,金刚区显示的是“医保电子凭证”和“防疫健康码”,首页还还在功能区显示了“我的医保”入口,以及在服务推荐区1号位显示“本地医保码”领取和查看入口。
2)知识优势
定义: 这里提到的知识主要指与健康管理,疾病治疗相关的医学知识。
来源: 医生、医院、协会、医学百科以及权威医学书籍。
形式: 直播、短视频、音频、图文。
目的: 培养患者的健康习惯、提供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各方面的认知以及自我治疗和线下就医的各种渠道和流程信息,对产品来讲是前期的流量入口。
我们选取 百度健康官网和腾讯医典APP, 看看同行在医疗健康知识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做的努力:
我们可以看到百度健康的PC端官网没有一个医生,没有任何线上问诊等其他医疗服务入口,展示的是不同形式的疾病知识,其中包含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其实百度健康是用它的“医典”模块作为的PC端官网,如果不是百度健康搞错了,那就足以看出百度健康认为健康知识这块的重要程度;还有就是腾讯很早就做出了一款定位医学科普知识的产品——腾讯医典。
3)服务优势
定义: 这里提到的服务主要指线上的问诊、开药、健康管理、挂号、等需要医生或其他专业医疗健康从业者或医疗机构参与的业务。
来源: 医疗机构、专家、医生、药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
目的: 医疗健康服务是最直观的能让患者感受到当前产品所具备医疗健康价值的模块,也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需求的重要模块,对定位于互联网医疗的产品长期发展来讲,医疗健康服务必定是后期的主要盈利入口,互联网医疗也必然会像现在的线下医疗体系改革一样摆脱以药养医的依赖。在所有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中,好大夫便是聚焦服务和坚持线上医疗服务为主要方向的一款产品。
4)商品优势
定义: 这里提到的商品主要指药品、健康险、保健品等与医疗健康相关,由医疗服务延伸出的需要付费交易的实物产品。
来源: 药企、健康险公司、移动健康设备等。
目的: 在患者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付费接受度还没有那么高时,采取的一种盈利生存手段;如果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是靠药品、保险或其他非服务产品维持发展和成长的话,医疗服务型产品只是为这些盈利手段服务的话,也许会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但是个人宁愿将这类公司直接称之为医药电商公司、医疗设备提供商,而不是今天全篇讲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或产品);目前在京东健康上的药品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接近7:1。
2. 技术型 技术型优势:通过发明或优化新的技术让线上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并且获得医生、患者以及医疗权威机构或政府相关单位的认可。
1)检测技术
大家去线下就医见到医生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是各种抽血化验等 检查 ,检查前的医生问诊只是为了缩小检查范围。
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就是:如今没有设备检查,没有具体定量的检查指标,医生可能都不会下诊断,这也不能怪医院或医生,西医就是这个流程: 检查-诊断-给药或手术 ,而这个流程中哪些是可以在线上真正解决的呢?我想应该只有“给药”了,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以药品为突破口的原因之一。
说到第一步:检查,互联网医疗是无法在线上做到医院要求的各种指标检查的,所以最终线上问诊,医生给出的结果多是“可能”、“建议线下就诊”等结论,同时也是现在线下问诊开药不支持首诊的原因,因为在没有线下确诊的情况下开具处方药是有很大风险的。
SO如果患者不用去医院就能完成医院要求的部分疾病确诊的核心指标的检测,理想情况下那是不是 互联网医疗就可以实现部分疾病的检查-诊断-给药的流程了 ,特别是常见的慢性病或者季节性疾病。
这就依赖于便携式家庭健康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了,例如: 血管纳米机器人,全体24小时记录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指标。
2)沟通技术
患者另一个不愿意接受线下问诊治疗,或不相信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就可以给出一个满意的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原因是—— 信任的力量 。
因为千百年来患者就医都是与医生面对面接触进行检查诊断,线上的方式中,也许目前的视频沟通比起之前的文字或者语音的方式更进了一步,但是不光是医生无法确认是否完整地了解到了相关的病情信息,就是患者自己也会担心自己是否把病情完整陈述给了对面的医生,医生是否有认真在给自己看病。
因为每个患者的语音表达力都不同,很有可能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并不是真实的疾病表现;更何况线下就医,患者都有可能去多家医院咨询问诊。
这种线上的沟通方式与面对面的沟通相比,以及加上患者早已习惯的线下就诊方式,新的沟通问诊形式让患者对另外一头医生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文字沟通到语音再到视频,问诊沟通方式在不断进步,但还不够,与线下相比越真实越好,越趋于线下面对面的体验越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许目前比较火的 虚拟现实、元宇宙 在沟通方式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态。
3. 小结 以上提到的案例基本并不会在单一维度努力去沉淀自己的产品优势,而多会 综合去发展 ,但是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范去选择建立优势的方向。
例如做医药电商的建东健康,也在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家庭医生方面的产品;专注做医生问诊服务的好大夫也有在向药店、医院合作方面发展;上文还未提到的平安健康更是在医疗服务、医药、健康险等方面同时发力(目前平安健康财报显示其在医疗服务和医药上的营收占比已接近1:1)。
其实上文提到的这些维度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能力建设层(数据+技术)、知识引流层、医疗服务层、医疗商品层。
四、总结 医疗医药医保医健康,诊前诊中诊后整闭环;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医院医生医护医全家;上有政策,下找对策,To G To B To C To all in;深挖坑,广积粮,医路漫漫修远兮!
好了,就写到这吧~
专栏作家
andy,微信公众号:PM大白,一名产品经理行业的小兽医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