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曾经身处北上广的打工人们,退居到二三线城市生活的时候,是否能够如自己所愿,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倒未必,曾在一线城市的人们,如今四处散落,已有着自己不同路径。本文分享了8位逃离一线城市的人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不可避免,每隔一段时间,“北上广”都会成为话题中心。
高考季,面对升学问题的学子,也将开始面临一个决定人生走向的重大问题:
“考去北上广?考到离家远的城市?还是留在家乡?”,为自己的命运做出独立选择,将是他们走出象牙塔的第一课。
而对于早已身处一线的年轻人们而言,一切显然更复杂一些: 不论你选择什么,有一天都是会后悔的。
退路、就业、房贷、文化、亲密关系……种种因素堆叠在一起,奔赴或逃离北上广的路,似乎都并非康庄大道。
有人走,有人留,有人心向往之,有人于迷茫中徘徊在原地。
那些 曾身在北上广,如今四散于各处的年轻人,真的获得了快乐吗?
01 @霏霏霏
“回家之后,你怎么不爱发朋友圈了” ,是我常会被从前的朋友问到的问题。
当初做出回家的决定很快,但是适应回家这件事,从广州回来都已经快一年了,进度条还是没有拉满。
当然,家乡的一切都很好,很熟悉,我终于可以陪在父母身边,永远不用担心房租和吃饭问题,无论我做什么,都有家人为我兜底。
父母是我的全部,也是我永远的退路。
偶尔也有些不适应的时刻:七大姑八大姨开口第一句永远是催婚;对体制内安稳的追求胜过一切;聊的话题绕不开八卦和工资,都和之前不太一样。
经常看到广州的朋友、同事们聚会的朋友圈,有时候想评论两句,字打了一半,好像又觉得不知该说点什么,慢慢的联系也就少了。
其实我自己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比如钱的标准是“实用至上”,比如偶尔也会在心里对他人的感情评头论足。早前就回家的同学说: “过日子嘛,就是这样的。”
没有一条更容易的退路,有的只是取舍。 我已经拥有了最想要抓住的,那么必须被舍弃的那些,也只能随风而去。
周末和朋友去附近的郊外露营/图源:@霏霏霏
02 @三三觉得不妥
想离开的时候很多,想留下的时候更多,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荒岛上的鲁滨逊,脑子里有张白纸。
左边是留在一线的好处,右边是离开一线的好处,两边的格子怎么也写不满,谁也打不赢谁。
留在一线,没有幸福感,每天都被工作、房租催着走;离开一线,意味着梦想拦腰斩断,还有中国式亲密关系里的互相折磨,不用多说,大概年轻人都懂。
更何况,回到家乡的三线城市未必就会更好。说到底没有什么追求可言,只是反复计算衡量之后,留下才是现在的最优解。
就是有些怀念在卧室床前可以看到月亮的日子,上海的房间里,我的桌前甚至放不下一盏落日灯。
图源:@三三觉得不妥
03 @IRUKA
每次带着大包小包还有猫搬家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了。
但90%的时间里,我还是觉得 北京挺好的。
2013年考来北京,到今天已经快十年了, 我享受这里的文化资源,喜欢这里充满魅力的年轻人,更喜欢这些我自己选择的朋友。
平时工作、挣钱、攒钱,周末可以在鼓楼的咖啡馆门口晒太阳,约朋友见面。
出门了,可以把猫咪托付给信任的人。在社区闲置群里,都可能遇见和你爱同一款小众酒的奇奇怪怪的朋友。
前几天,去亮马河和朋友一起滑滑板,北京的夏天到了,有很多年轻人在台阶上分享啤酒香烟,我们互不相识,但并不妨碍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在那一刻我想,除了北京,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的身心都如此自由了。
亮马河的年轻人们/图源:@IRUKA
04 @OHH
人在北京,有车有房,但时刻准备回老家。
因为买的是老房子,最近要翻新装修,我和媳妇儿也开始找房暂住,尽管早有准备,北京的房租还是让我心惊肉跳。
用朋友的话说,老家猫住的窝都比在北京的出租屋大。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契机吧,让我和媳妇儿开始考虑离京。
我俩的工作性质,都很难在北京拿到户口,虽然有房,但孩子上学也是问题。
最近常去豆瓣潜水,看些 “卖掉北京房子回老家,提前fire实现财富自由” 的帖子。
回了老家,生活幸福感是会提升,可圈子变窄、收入下降,还有那句 “你现在不闯,将来你的孩子还要把你的苦重吃一遍” ,又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是退而躺平,还是再拼一下,努力在北京达到预期,没想好,也很难捋清楚。
前段时间在老家的同学群里聊天,看他们五点钟组局,六点钟见面,一群人开开心心地涮火锅。 总觉得,那才是生活。
05 @小黄的口袋
很多大城市打拼的人,是没有退身之所的。
来北京四年,我的工资翻了快两倍,加班频率也进化到了一周六天。
工作的时候当然痛苦,但和男友一起算存款的时候,也是真的蛮幸福。老实说,出身普通农村家庭,我们的工作都很难在小城拿到高薪,也没什么退路。
与其不断纠结,不如活在当下,把人生的目标变小变具体。
买一束花,吃一顿饭,空闲的日子手牵手去公园散步。无论在哪里,都不妨碍我们拥有简单的快乐。
两个人在一起,日子就是粉色的/图源:@小黄的口袋
06 @瓜啊蹊
都说大城市卷,三线城市的卷,却似乎没什么人注意到。
研究生即将毕业,在北京实习了快两年,浅圆了记者梦之后,我还是回家了,到目前为止,适应得挺好的。
去年,外婆生了一场大病,所幸我还在家,能帮上不少忙。
家里还有一条小狗,永远陪在我身边,常常呼呼大睡,也会摊开肚皮让我摸摸抱抱,再焦虑烦躁,撸撸他的毛就觉得什么都好了。
没有了大城市的吵闹,自己也能静下心来去学学习,思考一下人生。像最近一直琢磨的问题就是: 人到底为什么要工作?
前些天去投报社,人才引进的要硕士学历以上,博士才有事业编。普通的一个岗位会有上百人应聘,某种程度上来说,竞争并不比大厂轻松。
当初回家,以为待在家人身边会更安稳些,但眼前的情况显然和我预想的有出入。各种APP、朋友圈广告似乎也掌握了这个状况,考研、考公课都精准投放过来。
考,还是不考,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外婆和小狗在阳台上晒太阳/图源:@瓜啊蹊
07 @HENRY不加班
2021年来北京那天,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中关村。
像是一种朝圣,学生时代日思夜想的微软亚研院、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那些曾经向往的logo,接连不断地出现在面前,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北京很大,所以我必须来到这里并留下,看看这个忙碌又充满活力的世界,感受被拉长的白昼和无限缩短的黑夜。
作为一个程序员,算是“靠技术吃饭”,这一年,身边的人都担心就业环境不好,我倒是挺乐观。
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女友在北京的体制内工作。她是我来京的理由,也是我决意要在一线定居的动力。
希望我们能早日达成目标, 或许真有逃离的那一天,但等到五十岁的时候,再说也不迟。
图源:@Henry不加班
08 @春山
曾经觉得“逃离北上广”什么的离自己很遥远,但得承认: 有时候,逃离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五一假期第二天,我正居家办公,一边扒饭,一边给领养的两只猫猫拉架,一边焦头烂额地应付线上催命的工作,忙到脚不沾地。
妈妈忽然打来电话说,奶奶走了。九十多岁,走之前没遭什么罪,算是“喜丧”。
挂掉电话很久,脑子还是一直处于宕机状态。某一瞬间突然清醒才知道,原来亲人去世时,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悲痛,是茫然。
我开始打电话请假、查回去的车票、做核酸,但一切都指向一个结果: 我回不去,回去了也赶不上。
下午和爸爸视频,看他极力控制表情,安慰我不要担心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也很老了。
第二天,我提了离职,交接完就离开。 不知道回家之后会怎样,但无论如何,都不想这样的事再发生一遍了。
“希望可以很快坐上回家的高铁”/图源:@春山
精神病学家和压力研究专家马兹达·阿德里在《城市与压力》中说:“共同的经历将城市社会融为一体,文化能打动内心,城市文化的密度和多样性无疑是城市生活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
庞大的都市,提供给人更多的教育、医疗、工作资源和更好的未来前景,也必然会带来忙碌奔波和喧嚣,以及更多选择的“岔路口”。
家住江西南昌的@柯里昂阁下,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没有辣椒的日子”和“看不见尽头的加班”同样难熬。
回到故乡当老师,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养一只猫,每天骑小电驴去找好吃的,便能确信: 我过上了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
和猫猫在一起/图源:@柯里昂阁下
而刚刚在上海“积分落户”的@瑟简说,离开的念头从未有过: “对于自己的人生,我有非常坚定的决心,我想要的东西,只有上海才能给我。”
“努力留在这里吧”/图源:@瑟简
逃离北上广与否,并非二元对立的命题。
一线城市忙碌的年轻人,会在加班之后打开手机,研究哪个三亚公寓性价比最高;收拾行囊离开的人们,也会在晒出安稳时光之余“怀念那些日子”……
未来太复杂,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 在每个需要作出选择的关口,认真思考,然后拥抱结果,在自洽的生活中寻找光亮。
当我们年轻时,世界会包围我们。
“无论前路如何,我们终会拥有自己的盾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PvENx90Em4u1EccH_vfXQ
本文由 @槽值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